主持及整理:楊曉猛 中共大連市委黨校教授
嘉 賓:
方建儒 大連亞明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
張 群 英特工程仿真技術(大連)有限公司創始人
廖傳武 大連優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
于龍義 大連日佳電子有限公司副董事長
于 波 大連倉儲與配送協會秘書長
陳南翔 大連良機予人管理有限公司COO
劉盛花 大連領科人力資源研究院院長
林 園 大連靈動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高級項目經理
申彭睿 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學生
徐雅軒 大連理工大學建設工程學部學生
王子衿 大連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學生
安博聞 大連理工大學萊斯特國際學院學生
胡 峻 大連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學生
崔子羿 大連理工大學商學院學生
企業對大學畢業生需求的主要特點
于波:青年強,則國家強。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,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,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。從短期看,大學畢業生面臨就業結構性承壓;從長期看,聚焦集成電路、新型顯示、通信設備、智能硬件等重點領域需要更多的青年創新人才。
陳南翔:企業發展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、調整優化結構、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,因此招聘大學畢業生持謹慎態度。一是專業屬性。技術、科研類崗位,以研究生為主;銷售、人力資源類崗位,以本科為主。二是城市選擇。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一線城市,更加重視大學畢業生的綜合素質;二三線城市,則偏好學歷程度,以“躺平”心態面對社會競爭是行不通的。
廖傳武:一是專業知識。大學畢業生要學好專業課,具備一定專業背景,是入職的基本素養,更是踏實的具體體現。二是工作態度。大學畢業生要保持奮斗精神,多做事多思考,不做“躺平”員工。三是性格品質。大學生要加強自身修養建設,及時調整好心態,保持良好的性格品質。四是心理抗壓能力。大學畢業生面對挫折,不要輕言放棄。
張群:對于科技研發類工作崗位,企業對大學畢業生有很大的需求,其學歷固然重要,但不是錄用的決定性因素,最終由大學畢業生的專業技能、個人素質、學習能力等綜合評定。
于龍義:科技創新型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呈逐年遞增態勢,一般技術崗位以本科為主,專業性強的崗位以研究生為主。大學畢業生的學歷是基本門檻,但必須有真才實學。同時,具有責任擔當、誠實守信、愛崗敬業、吃苦耐勞等優秀品質。
劉盛花:一是專業聚焦。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由“大而全”轉向“強中選優”,更加注重專業性和實用性。二是人才保障。企業對大學畢業生付出培養成本,采取福利、薪酬、保障、補貼等多元化措施,不斷增強留人力度。三是品質優良。大學畢業生要理性面對就業問題,努力奮斗,體現出擔當負責、愛崗敬業等優秀品質。
大學生在校園內應強化的素質能力
張群:就業以能力為支撐。大學生素質能力培養包括科學素養、人文素養和科學思維方法等。一是學習能力。大學生在專業方向、選擇行業及單位類型等選擇慎重認真,一旦確定,要保持學習的長期性、持久性和忍耐性。二是抗壓能力。大學生面對社會競爭和市場競爭,要學會甄別壓力并及時釋放壓力,保持情緒穩定。三是團隊協作能力。大學生應積極參與健康的社團組織,培育團隊精神、互補互助,加強與其他成員溝通協調合作的能力。
林園:大學生需要強化的素質能力,重點放在自主學習能力、自我管理能力、人際交往能力、團隊協作能力、心理抗壓能力等方面,夯實專業性知識積累,不斷提升綜合素質能力。
方建儒:大學生要具備專業素質,基礎專業知識牢固,是找到合適工作的“敲門磚”。在校期間,大學生要不斷強化學習能力、溝通能力、抗壓能力,保持樂觀、拼搏、頑強的精神狀態,將理想、信念、愿景、價值觀相結合,勇于追求夢想,知行合一、腳踏實地面向未來。
劉盛花:一是開放包容能力。大學生學會從多維度、系統性認知中把握事物發展規律,開放合作中共同學習、相互交流,不斷提高心智的敏銳性和成熟性。二是自我成長能力。大學生結合自身優勢,將學習興趣和職業選擇有機結合,堅持長期主義,不斷優化核心能力和核心價值。
胡峻:大學生做好專業定位和職業定位,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。從對自己負責到對任務負責,從對團隊負責到對企業負責,相互影響、相互作用及共同成長。
王子衿:企業對知識產權人才有一定的需求空間。大學生學習知識產權專業之外,及時關注相關行業前沿和動態,深入企業實踐了解產品開發全過程,不斷拓展認知能力和專業能力。
大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路徑選擇
廖傳武:科技立則民族立,科技強則國家強。企業在基礎研究、基礎材料、高端芯片、工業軟件、科學試驗用儀器設備、化學制劑等前沿領域有廣闊的發展空間,亟待需要創新型人才支撐。大學畢業生缺少科學實踐經驗,要避免“眼高手低”,保持正確學習態度,在科學實踐探索的道路上不斷前行。
方建儒:“十四五”期間,我國要培育100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,10萬家專精特新企業,1萬家“小巨人”企業,推動制造業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發展,需要大量的大學畢業生。以亞明汽車為例,立足關鍵技術突破和企業發展需求,需要和機械、材料相關專業的大學畢業生,希望更多的大學生調整好心態,心懷科學夢想、樹立創新志向,選擇到智能制造企業工作。
申彭睿:部分大學生求職困境表現為“大公司不要我、小公司我不要”,存在未來職業選擇判斷力的失誤和錯配,需要重塑求學觀和擇業觀。
張群:從就業維度看,我國中小企業居多且不斷增加,中小創新型企業、中小優質企業對大學畢業生成長是全方位的培養,具有成長速度快、挑戰性強等特點。為此,大學畢業生關注國有企業、公務員、事業單位等招聘信息之外,更要關注中小企業的人才需求,不斷提高就業豐富度,增強個人競爭力。
陳南翔:一是職業定位。特定崗位招聘工作,注重招聘對象的特點和亮點。為此,大學生要了解自己的優勢,且擅于開發自身優勢,找到發揮優勢最適合的職業。二是專心專注。大學生專注某個專業領域,長期堅持不懈,就會找到事物本質規律和能力提升,成長為稀缺性人才;反之,不能專心專注、精力分散,則稱為普通性人才。
崔子弈:大學生焦慮多數來源于自身不自信和目標不明確,多學習、多實踐、多交流,培養勝任工作崗位的素質能力,對職業選擇要有長遠眼光,選擇有潛力的創新增長型企業。
徐雅軒:大學生選擇繼續讀研深造,在不影響基礎學業的前提下,可提前接觸或參與科研項目提升自我、鍛煉自我。
安博聞:大學生學習課本專業知識之外,也要關注行業社會知識的學習與積累,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優勢,明確求職方向。